Qr code
中文
杨晋苏

Lecturer

Supervisor of Master's Candidates


School/Department:福建理工大学

Education Level:Postgraduate (Doctoral)

Business Address: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A1-606

Contact Information:yangjs@fjut.edu.cn

Degree:Doctoral Degree in Engineering

Status:Employed

Alma Mater:重庆大学

Discipline: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Click:Times

The Last Update Time: ..

Profile

硕士生导师,《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Spatial 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杂志审稿人。主持在研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理工大学教研教改基金等科研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社科重点/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主持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旧城更新、居住区设计、村庄规划、大型公建设计等规划与建筑设计项目40余项。

主要从事地域性城市设计、社区规划与发展、乡村振兴与空间治理等方面研究,扎根于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关注城市设计与公共空间重塑、社区微更新与渐进式改造、社区参与与社会治理、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乡村人口动态与老龄化问题、数字乡村与智慧农业、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公平等学科前沿议题,近期研究主要集中于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分析手法展开社区公共空间更新和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等相关课题研究。

在攻读博士期间相继创办三家建筑规划设计公司,除专业知识外,对创业对象的选取、合伙机制的建立、财务管理、员工管理和品牌创立等方面也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在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提供晋升途径等方面具有独到见解。与杨培峰院长,曹风晓、孙雅文、张秋仪、杨迪、Bashar Dayoub等多位老师共同组建智慧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团队,团队间项目互通,交流频繁,形成强大的团队科研能力与培养能力。


Educational Experience

  • 2011.9 -- 2021.6

    重庆大学       |--建筑学(城市设计方向)       Postgraduate (Doctoral)       Doctoral Degree in Engineering

  • 2008.9 -- 2011.6

    重庆大学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With Certificate of Graduation for Study as Master's Candidates       Master's Degree in Engineering

  • 2003.9 -- 2008.6

    郑州大学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Undergraduate (Bachelor’s degree)       Bachelor's Degree in Engineering

Work Experience

  • 2021.7 -- Now

    福建理工大学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在职

  • 2013.4 -- 2017.9

    重庆西轩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总监/股东      攻读博士期间创业

  • 2013.3 -- 2016.8

    重庆市商业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项目总监/所长      攻读博士期间创业

  • 2012.12 -- 2016.4

    重庆市上才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总监/股东      攻读博士期间创业

Social Affiliations

  • 2023.9 -- Now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Spatial 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审稿人

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 PostalAddress:

  • Email:

Research Group

Name of Research Group:智慧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团队

Description of Research Group:与杨培峰院长,曹风晓、孙雅文、张秋仪、杨迪、Bashar Dayoub等多位老师共同组建智慧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团队,团队间项目互通,交流频繁,形成强大的团队科研能力与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