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教师英文名称:Chang He
教师拼音名称:He Chang
所在单位:生物与化学研究院
职务:副教授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福建理工大学生物与化学研究院903室
联系方式:hechang@fjut.edu.cn
学位:博士学位
职称:副教授
在职信息:在职
主要任职:先进功能与智能材料研发团队负责人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学科:环境工程
邮编:
移动电话:
邮箱:
最后更新时间:..
何畅,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先进功能与智能材料研发团队负责人。 2022年6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2017.09-2022.06,硕博连读,导师:曹荣研究员、黄远标研究员),同年8月作为福建省组织部科研类引进人才加入福建理工大学, 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毕业生奖学金”等荣誉。参加工作以来,主要围绕先进功能与智能材料研发设计及其在能源转化、环境治理、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相关应用开展研究,取得众多突破性进展。主持及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优秀青年基金,福建理工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和福建理工大学海洋专项基金等10多项科研项目。近年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National Science Review、CCS Chemistry、ACS Catalysis等业内知名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团队拥有完备的科研实验设备和高性能超算平台等条件,能够开展面向重大应用需求和科学前沿热点的一系列深度研究。团队常年招收具有材料科学、应用化学、人工智能等相关背景的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招生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硕)、材料与化工(专硕)、环境工程(专硕)。
研究方向:
1、先进功能与智能材料的研发及应用
先进功能与智能材料的研发及应用方向聚焦于以金属有机框架(MOFs)、共价有机框架(COFs)等新型晶态多孔材料为基础,开发先进功能与智能材料。团队充分利用这类材料丰富的孔结构、高比表面积、均匀的活性组分分布及结构可调优势,推动能源、环境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此外,我们关注材料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发具备智能响应与自适应能力的材料,以促进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芯片、智能控制系统等前沿技术发展。通过跨学科协同创新,团队力求在提升材料性能的同时,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
2、AI for Science
AI for Science方向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材料科学深度融合,特别聚焦于计算材料学与材料信息学的结合应用。当前,人工智能正催生全新的科研范式,与传统实验科学和理论科学深度融合,在化学、材料、生物等领域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团队以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为研究核心,融合材料、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借助神经网络、集成学习、迁移学习等AI算法与第一性原理计算,在微纳尺度上精准快速地设计和发现具有优异光、电、磁、力性能的新材料,为能源、环境、电子、智能制造等领域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探索智能化材料设计的新范式。
代表性学术成果:
[1] Chang He, Yu-Huang Zou, Duan-Hui Si, Zi-Ao Chen, Tian-Fu Liu, Rong Cao*, Yuan-Biao Huang*. A Porous Metal-Organic Cage Liquid for Sustainable CO2 Conversion Reaction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14, 3317. (中科院一区TOP,IF: 16.6)
[2] Chang He, Jun Zhang, Dionissios Mantzavinos, Alexandros Katsaounis, Duan-Hui Si, Zhang Yan, Hong-Yu Zhang, Zhu-Wu Jiang*. Elaborate Designed Three-Dimensional Hierarchical Conductive MOF/LDH/CF Nanoarchitectures for Superior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5, e202420295. (中科院一区TOP,IF: 15.3,福理工首篇Angew)
[3] Chang He, Duan-Hui Si, Yuan-Biao Huang*, Rong Cao*. CO2-Masked Carbene Functionaliz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for Highly Efficient Carbon Dioxide Conversio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2, 61, e202207478. (中科院一区TOP,IF: 15.3)
[4] Chang He, Jun Liang, Yu-Huang Zou, Jun-Dong Yi, Yuan-Biao Huang*, Rong Cao*.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Bonded with Metal N-Heterocyclic Carbenes for Efficient Catalysis.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2, 9, nwab157.(中科院一区TOP,IF: 22.3)
[5] Chang He, Duan-Hui Si, Li-Li Han, Zhong-Ning Xu, Ziao Chen, Rong Cao, Yuan-Biao Huang*. A General Base-free Route toward the Building of Metal N-Heterocyclic Carbenes into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CO2 Conversion. ACS Catalysis 2024, 14, 3943.(中科院一区TOP,IF: 13.3)
[6] Chang He, Qiu-Jin Wu, Min-Jie Mao, Yu-Huang Zou, Bai-Tong Liu, Yuan-Biao Huang*, Rong Cao*. Multifunctional Gold Nanoparticles@Imidazolium-Based Cationic Covalent Triazine Frameworks for Efficient Tandem Reactions. CCS Chemistry 2020, 2, 2368.(中科院一区TOP,IF: 11.2)
[7] Zhu-Wu Jiang, Jun Zhang, Dionissios Mantzavinos, Alexandros Katsaounis, Duan-Hui Si, Xiao Yao, Ren-Gui Weng, Chang He*. Metal-organic framework/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MOF/LDH) hetero-nanosheet array for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4, 502, 158120.(中科院一区TOP,IF: 13.4)
代表性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属氮杂环卡宾功能化共价有机框架的构筑及催化性能研究(GY-Z23187),2024.01-2026.12,在研,主持;
[2]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MOF/LDH多孔纳米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水处理性能研究(GY-Z23133),2023.08-2026.07,在研,主持;
[3] 福建理工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离子型多孔框架材料的构筑及其水处理性能研究(GY-Z220178),2022.11-2025.10,在研,主持;
[4] 福建理工大学海洋研究专项基金项目:MOF基智能涂层的制备及其耐腐蚀性能研究(GY-Z23085),2023.08-2024.7,在研,主持;
[5] 福建省科技厅-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MOF/LDH多孔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及其应用研究(GY-Z23225),2023.09-2026.05,在研,主要参与。
2012.9 - 2016.6 | 河南师范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 学士学位 |
2017.9 - 2022.6 | 中国科学院大学 物理化学 博士研究生 博士学位 |
2024.9 - 至今 | 福建理工大学 生物与化学研究院 副教授 |
2022.8 - 2024.8 | 福建理工大学 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副教授 |
2022.9 - 至今 | 中国化学会会员 |
2022.9 - 至今 | 期刊《Small》审稿人 |
2023.6 - 至今 | 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审稿人 |
2022.3 - 至今 | 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审稿人 |
闽ICP备10022194号-1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学府南路69号,邮编350118